還有還有,tooot的cw設計我也不喜歡,那個文字逐漸模糊的設計我看著好難受!可能是因為看習慣了網頁版吧 相比較之下,toot! 裡關於cw的設計就好多啦,像貼了塊膏藥一樣貼在文字內容上,但toot! 裡的cw內容是不會縮小的,隱藏內容有多長,膏藥就有多長⋯⋯
關於「支語」
之前看蒸分享了一篇關於「支語警察」 的 post [1],就一直想講一下這個話題。
在台灣的語境下,「支語警察」指那些喜歡糾正台灣人使用中國用語的人士 [2]。而所謂「中國用語」包括「貌似」「質量」「高清」等諸多日常詞彙。
最著名也經典的「支語」莫過於「視頻」一詞,台灣有一篇可以稱得上 influential 的文章曾經很詳細地解釋過為什麼不該在台灣使用「視頻」一詞 [3]。
這篇文章講的大概是「視頻」在台灣是指「video frequency」而不是「video」,所以其含義實際是「傳送電視影像使用的傳輸頻率」。用「視頻」來指代「影片」(至少在台灣)實則是一種詞彙誤用。甚至在中國的很多辭典裡,「視頻」也只被解釋為「圖像信號的頻率範圍」。因此作者認為「視頻」一詞在中國都可能可以被劃歸為誤用範疇。
台灣與中國的用語差異,其實很多都可以歸結到台灣的用法會更接近詞彙的原意這一點。比方說,「質量」在台灣通常只指「重量」,而在中國被用來泛指「quality」(台灣稱「品質」);「估計」在台灣一般是「估量價值或數量」的意思,而不會做「大概」的替詞(通常不表「probably」,因此不太會有「估計會發生」這種說法)。中國的用詞很多都比台灣的更加寬泛與偏離原(古)意,因此在蠻多台灣人的眼裡,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很容易給人「不準確」「不講究」之感。
雖說對包含「視頻」在內的涉及是否貼合原意的「支語」我都是能不說就不說,但我其實對這些「支語」被(台灣人)使用倒也並無多少憤怒和不滿。不過,我依舊非常贊同寫「為什麼不該在台灣用『視頻』一詞」的作者講的這一段話:
> 我可以認同「語言會變化」、「語言是活的」這種說法,因為這是客觀事實,但這並不表示活著說話、寫作的人,就可以拿這個當藉口,不假思索、不問是非地以訛傳訛下去。
> ...一個具有歷史,也有對應使用語境的專有名詞,當大家不假思索的使用時,那就是錯的
「語言是不斷變遷的」其實就是一句廢話。用它來 justify 詞彙誤用是完全不夠的。在此之上你還應該 argue 「這種變遷至少是無傷大雅的」,否則為何我們要對一個有害的變動無動於衷甚至推波助瀾,那麼多人為什麼又對新誕生的「辱女」和一系列歧視性詞彙那麼憤怒呢?
「是否傷害到**除語言精準性以外**的人事物」是我判斷一個詞彙的用法值不值得被反對最核心的標準。所以如果要我回答「什麼是最糟糕的『支語』」這個問題,那當然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四個字母了 :)
[1] https://alive.bar/@kmethne/105682489419365183
[2] https://pttpedia.fandom.com/zh/wiki/%E6%94%AF%E8%AA%9E%E8%AD%A6%E5%AF%9F
[3] https://medium.com/tenzblog/%E7%82%BA%E4%BB%80%E9%BA%BC%E4%B8%8D%E8%A9%B2%E5%9C%A8%E5%8F%B0%E7%81%A3%E7%94%A8-%E8%A6%96%E9%A0%BB-%E4%B8%80%E8%A9%9E-c0f570191524
所里的阁楼总算建好啦!主要承担一些即时的 Typo Science 学术讨论工作。
本所的职工以及希望参与讨论的社会人士,都可以找我来拿阁楼钥匙啦
请拿到钥匙的各位直接通过 https://attic.typo.science 输入帐号密码登录!
(说人话:我他妈终于把 Matrix 搭起来了。其实巨简单,是我绕了太多弯路
超级无敌感谢兔子大佬的耐心援助!!!!!!!!!)
typo一次罰款五十